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傳統整復員推拿氣功培訓班 第一期第三組結業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原: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英文名稱: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縮寫為NRICM),簡稱中醫所,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掌理有關中醫藥之研究、實驗及發展等事宜。此研究所成立於1963年,位於台北市,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唯一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單位,擁有近三十位中藥與天然物化學和藥理的博士級研究人員,是台灣最具規模的中草藥研究重鎮。自2012年元旦,隨衛生福利部成立而改設衛生福利部中醫藥研究所。
該所未來擬職掌工作為:
1.中醫理論及診斷基準研究。
2.中醫醫療技術療效評估。
3.中藥材基源鑑定、種源保存及培育研究。
4.中藥藥理成分分離、純化、鑑定及其他藥物化學有關研究。
5.中藥藥理、毒理與相關安全性研究及療效評估
6.中藥及其製劑品質基準研究。
7.中醫藥典籍收集、保存、研究及發展應用。
8.中醫藥研究與專業人員培訓和國際合作。
9.其他有關事項。

1988-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陳所長介甫

利益眾生
賀 詞
推拿在中國流傳應用已久,如“周禮注疏”中就記載春秋戰國時名醫扁鵲用針灸、推拿成功搶救了屍厥病人的事情。“史記”也記載漢代名醫淳于意用冷水推頭治療頭痛、熱身, 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醫古籍有包含捶背、擊胸、按腰等 44種導引姿勢,並註明各動作所防治的疾病。黃帝歧伯按摩十卷,雖然已佚,但可知其內容之豐碩,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也提及膏藥,隋唐逐步有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的按摩專科制度設立,至明代的太醫院還把推拿列為十三科之一。可惜針灸於 1822清廷發令在太醫院永久停辦至 1970年代才又復興,在現代物理治療學興起,推拿學所依據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經絡學說被斥為無稽之談,正式醫學院中畢業者,亦少有願意親身從事者,台灣推拿則在這種情況下流落為所謂民俗療法,醫政單位也幾乎無法管理。推拿常見可適應的頭、肩、腰、腿痛的療效不僅得到醫學界的肯定,也探索了治療原理。
各地傳統整復工會負責有鑑於此,要求本所協助從基本現代解剖生理學開始到推拿手法對會員加以培訓,也蒙教育部核準,在八十八年三月結業與九月結業,而教學經驗則因經驗累積而擴大。數個月以來很多學員告訴本人,他們在本所受訓了解更多,也糾正了不少以前的錯誤,本人也在不同的場合要求要守法、服務的精神,以後希望培訓的同學在各工會負責人帶動下,同心一致,無怨無悔,共同為傳統整復水準的提升及前途而努力,數月以來諸位同學從全省各地不畏舟車勞頓及在外地住宿之苦至為感人,本人對各工會負責人及學科與術科師長的辛勞在此敬致最大的感謝。
敬祝
諸位身體健康快樂!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所長陳介甫
|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傳統整復員推拿氣功培訓班第一期第三組A班與陳所長介甫合影

莊雅涴老師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獎狀-功在整復

莊雅涴老師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獎牌-弘揚國粹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食療養生 中華民國教育部

原禾宇田事業---蓮花圖片
感謝您對原禾宇田禎功傳統整復推拿中心的支持,能為您服務是我們的榮幸 ! 原禾宇田事業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