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註冊會員

十大弟子、十八羅漢

十大弟子、十八羅漢

十大弟子
     十大弟子是佛陀在世時的十位大弟子。分別有出家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在《增支部·一集》188-247經,《增壹阿含經·弟子品》,《增壹阿含經·比丘尼品》,《賢愚經·富那奇緣品》,《阿羅漢具德經》等經論,記載了佛陀眾多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中傑出者的名號,至多可達一百五十位。另外亦提及在家女性居士(Upāsikā)(優婆夷)、男性居士(Upāsaka)優婆塞)弟子中傑出者的名號。又,巴利三藏《長老偈》、《長老尼偈》、《長老本行》、《長老尼本行》亦有相關記載。
     男性出家者: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連:神通第一。大迦葉:頭陀(苦行)第一,讀音為「大迦攝」。須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全稱「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摩訶迦旃延:論義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優波離:持律第一。羅睺羅:密行(於微細戒能護持)第一,佛陀的獨子。阿難:多聞第一,佛陀的堂弟、侍者。另外,在《首楞嚴三昧經》、《阿羅漢具德經》亦列名十位比丘弟子。又《島史》中列出九名比丘等。
     佛陀十大弟子: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阿難陀、羅睺羅。這十位弟子在修行上各有所長,並因其獨特的專長而聞名。歷史記載中並未明確記載佛陀十大弟子的具體出生日期。
     大迦葉(佛陀的大弟子 《頭陀第一》)。 釋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們是:一、大迦葉,二、舍利弗,三、目連,四、須菩提,五、富樓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優波離,九、阿難,十、羅侯羅。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稱大迦葉,或稱為迦葉、迦葉波、迦攝波。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頭陀」是梵文:Dhuta 的譯音,意為:「抖擻」,就是清心寡慾,掃除世間塵垢煩惱,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葉跟佛陀以後謹守佛陀的旨意並虔誠的專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當佛陀預感不久人世時指定彌勒菩薩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接替他為「未來佛」的同時,令指定以大迦葉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缽嘆、賓頭盧、羅侯羅)為「四大聲聞」,繼承佛陀的事業弘揚佛法並在將來輔佐未來的「彌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釋迦牟尼涅槃後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葉將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靈鷲山集合,彙編釋迦佛祖的遺教,全部彙編整合完成由阿難誦「經」、優波離誦「律」、富樓那誦「論」。這就是所謂的「三藏聖典」。因而有第一祖師之稱。對於佛法的流傳,有極大的功勞。
     目犍連(神通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譯。或為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稱。後被反佛教的婆羅門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釋尊左邊。相傳其神通廣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設盂蘭盆供奉十方僧眾,在他們的幫助下入地獄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節」。
     富樓那(說法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譯。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稱,意譯為滿慈子。迦毗羅衛人,國師婆羅門之子。先與朋友出家修苦行,釋迦成道後,前往歸依,善於分辨佛義,廣宣法理,被稱為「說法第一」。富樓那能因人施教,見一種人說一種法,在他的解說後人們都為之折服,從而皈依佛門。富樓那精進修持,不懈不怠,宣揚人生真理教化眾生,在說法人當中最為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譯。或為須浮提、須扶提等,號稱「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稱。須菩提每次化緣都去有錢人家裏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而大迦葉卻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要給窮人集善的機會。後來佛陀知道後斥責他們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規,從此,和尚化緣不在擇富挑貧。
     舍利弗(智慧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譯。或譯作鶖鷺子、舍利子。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由於他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因此很快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羅侯羅(密行第一)。 釋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兒子,也是釋迦牟尼的「四大聲聞」,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時和妻子耶輸陀羅所生。為梵語Rohula的音譯。又為「羅護羅」,意為「覆障」、「障月」、「執月」的意思。因為他是在月蝕之夜出世的。 當太子的佛陀因為有了兒子很歡喜,因為佛陀的父親淨飯王不至因他的獨子釋迦牟尼出家而王室無後。佛陀就在兒子出世的第七天騎著白馬出家了,從此,羅侯羅就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過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後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鄉時,佛陀的妻子和羅侯羅沒有去迎接佛陀,當耶輸陀羅向羅侯羅說佛陀是他的父親時,羅侯羅竟不認識。後佛陀對他的前妻說:「讓你辛苦了,當然我是有負予你的,但我為眾生而犧牲,請你為我歡喜。」佛陀又為羅侯羅剃度,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受沙彌十戒,成僧團中有沙彌之始,時,羅侯羅十五歲。 羅侯羅誦經十分勤奮,二十歲成道,又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的阿羅漢。
     阿難(多聞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為梵語Ananda的音譯。意為「歡喜」、「喜慶」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後跟隨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後第一結集由阿難誦出三藏中的經藏。 佛祖涅槃後大迦葉尊者成為「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承迦葉率領徒眾宏揚佛法,被後世尊成為「二祖」。在寺院中,阿難與迦葉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為佛祖的協侍。
     優婆離(持律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Upali的音譯,或稱為優波離。意譯為無滅。出身與古印度的低下層,是奴隸、雜工,沒有任何人身權利,原為一名理髮師,是佛陀做太子時的宮中理髮師,後和薩迦的王子一起跟隨佛陀出家。因持律精嚴,從來不犯一點小錯,佛陀命他持長僧團的戒律被稱為「持律第一」。 優婆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佛滅後第一結集由優婆離誦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Aniruddha的音譯,意譯為無滅。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飯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後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隨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稱。雖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卻是個盲人,《楞嚴經》說他出家之初,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個畜生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連續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門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見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達到能見世界如見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對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氣和的羅漢,跟誰都合得來,他還悟出證道的方法,他認為:道是從少欲、知足、寂靜、正念、正定、精進、正慧、無戲論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議論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Katyayana的音譯,古印度阿槃提國婆羅門之子。原出家修習外道,後跟隨釋迦牟尼學法,以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有「議論第一」之稱。或稱為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十八羅漢
    十六羅漢(或稱十六阿羅漢、十六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佛經只有列出十六羅漢,並無十八羅漢,但中國民間附加了兩位。首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但附加的兩位「羅漢」仍存不同說法。
    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演變而成。據師子國高僧慶友(難提蜜多羅,Nandimitra)《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所載,佛陀臨涅槃時,所囑咐到世間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是十六羅漢。《法住記》也記載了十六羅漢的姓名。《入大乘論、《釋迦氏譜、《彌勒下生經》等均提出了類似的說法。至於演變為十八羅漢的原因來源很多,其中一說指古代中國人認為吉祥數字,到唐朝以後才在十六羅漢加了兩個尊者,湊成了十八羅漢。另一說推測,後人可能是將慶友尊者與玄奘也當作羅漢。流存至今的最後兩位羅漢,出現原因和身份說法很多,已難以考證。
     十八羅漢最後兩位羅漢之釐訂,現時仍沒有什麼經典的根據。一般推斷十八羅漢之出現時期,乃根據最早提及十八羅漢畫像的文獻《東坡文集》和相關畫像。據《東坡文集》描述,北宋蘇軾曾得一幅前蜀簡州金水張玄畫的「十八羅漢圖」,因而題了十八首贊《十八大阿羅漢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但沒有列出十八羅漢的名字。第二次描述見於《東坡文集》續集十,蘇軾於清遠峽寶林寺見貫休畫的「十八阿羅漢圖」,再作詩題贊《自海南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且標出了羅漢名字。蘇軾所記的第十七和第十八羅漢,分別是慶友尊者和賓頭盧尊者(十六羅漢之一賓度羅跋囉墮闍的重複)。按蘇軾所見的繪畫作品推斷,畫家所處的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已出現了十八羅漢之說。
     到宋代、元代後,十八羅漢之說已廣泛流行於中國民間,連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也出現「十八羅漢鬥悟空」的故事。不過,宋代志磐撰《佛祖統記》認為,賓頭盧尊者為重複充數,慶友尊者是《法住記》作者,故排除了兩者。《佛祖統記》指,以正當名份受佛陀囑咐的最後兩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和君徒般歎尊者。清朝的《秘殿珠林續編》中,乾隆題頌最後兩位羅漢降龍羅漢是迦葉尊者、伏虎羅漢是彌勒尊者,並由章嘉呼圖克圖所考定。
藏傳佛教主要是講十六羅漢;但在一些地區也有十八羅漢的說法,相傳是從中土傳入的,最後兩位指的是達摩多羅(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中國十八羅漢(內含四大聲聞-摩訶迦葉、賓頭盧、君徒般歎、羅睺羅)
     傳聞十八羅漢乃乾隆所欽定,1.賓度羅跋囉墮闍(Pindola-bharadvaja):賓頭盧(獅子吼第一、福田第一)。2.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3.迦諾迦跋釐墮闍(Kanaka-bharadvaja)4.蘇頻陀(Suvinda)5.諾矩羅(Nakula)6.跋陀羅(Bhadra)7.迦理迦(Karika)8.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9.戍博迦(Svaka)10.半託迦(Panthaka)11.羅怙羅(Rahula):羅睺羅(密行第一)。12.那伽犀那(Nagasena)13.因揭陀(Ingata):布袋和尚爲彌勒菩薩化身。14.伐那婆斯(Vanavasin)15.阿氏多(Ajita)16.注荼半託迦(Cuda-panthaka)17.迦葉波尊者(Kasyapa 迦葉尊者):摩訶迦葉(頭陀第一)。18.梅呾利耶尊者(Maitreya):君徒般歎(取籌好運第一)。
     十八羅漢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聖誕,因此又被稱為「頭牙」。這是土地公的聖誕日,也是向土地公祈福求財的好日子。許多信徒會在這天參拜土地公和十八羅漢,祈求平安、順利。
   「四」、「十六」、「十八」、「五百羅漢」是佛教中的概念,代表不同數量的佛弟子或修道者,其中「十六羅漢」是原始記載,而「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則是從十六羅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用於供奉和信仰。  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有十六位得道弟子。這是一開始的組合,有較早的經典記載其名號。 在中國民間和寺院信仰中,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組成,常見說法是明代《西遊記》小說中出現了十八羅漢。是從十六羅漢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後來發展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常態。 
     從「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而來,成為漢傳佛教中一項重要的信仰傳統。用於供奉和信仰的羅漢群體,許多寺院會設立「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的塑像。在佛經中常有「五百羅漢」、「五百比丘」的記載,例如《十誦經》中提到有五百比丘跟隨佛陀修學佛法。從「十六羅漢」逐漸演變出「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的信仰傳統,其中以「五百羅漢」規模最大。
     五百羅漢,羅漢,意即阿羅漢、應真,是梵文Arhat的音譯。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果位,已經達到了斷盡生死煩惱的「無餘涅般」的至境,後來泛指和尚修得「阿羅漢果」果位的人。五百羅漢是從十六羅漢、十八羅漢發展壯大演變而來,逐漸形成漢傳佛教五百羅漢的信仰傳統。
     一般五百羅漢的來源有六種說法:1.跟隨釋迦牟尼說法傳道的弟子。《十誦律》卷四:釋迦牟尼在世時,有隨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被稱為「五百羅漢」。2.參加第一次結集三藏或第四次結集三藏的五百比丘。《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記載:佛祖滅度次年,迦葉召集五百比丘,彙編釋迦牟尼遺留的著作,參加這一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即是五百羅漢。3.五百隻大雁所化。《經律異相》卷四十八說:佛祖在波羅捺國為四眾說法時,五百隻大雁聽到佛祖的聲音便飛到佛祖面前,聽佛講法,死後全部升入仍利天,成為五百羅漢。4.五百隻蝙蝠,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五百隻蝙蝠因專心聽誦經之聲而不避火灼,死後托生為人,普證聖果,全部成為羅漢。5.五百仙人成羅漢。《智度論》說:有五百仙人因聽音樂天緊那羅女的歌聲而失禪定,後終於成證羅漢果,這五百仙人就是後來的五百羅漢。6.五百強盜成羅漢。據說有被官軍挖去雙眼的五百強盜因釋迦牟尼發慈悲而恢復視力,遂感佛祖之思,皈依佛門,終成正果,成為五百羅漢。
     五百羅漢最初出現於中國大陸是在東晉興寧(363年—365年)年間「應化顯現」於中國天台山石梁飛瀑,敦煌高僧曇猷夢見五百羅漢流連忘返於八峰雙澗之間。《天台山志》引五百應真居方廣寺感應異記云:「永嘉長史全億,畫半千羅漢形像。」五代時,五百羅漢的尊崇尤其興盛。吳越王錢氏造五百尊羅漢銅像於天台山方廣寺。顯德元年(954年),道潛禪師得吳越錢忠懿王的允許,遷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於淨慈寺,創建五百羅漢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羅漢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羅漢和五百羅漢一起,奉安於天台山壽昌寺。
     四川成都新都縣寶光寺,初建於唐,明代焚毀然存,清康熙後重建於1851年(清咸豐元年),寺里五百羅漢,每尊高約2米,全身鎏金,有中國的「帝王羅漢」——康熙和乾隆。康熙游鎮江金山寺時,曾寫過『朕本西方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的詩句。他和乾隆手下的御用文人,說他倆在前世「積善好德」、「專心修行」,取得了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受如來的派遣,來人間當皇帝,是羅漢投胎轉世。這樣康熙被塑成第295尊的「闍夜多尊者」,乾隆被塑成第360尊的「宜福德尊者」。五百羅漢是佛陀的弟子,並非單一的神明,因此沒有一個統一的生日。他們的誕辰日會依據個人的修為和悟道日而有所不同。
     宋朝時,日本的高僧來華,「欲往天台山燒香供養羅漢一回。」日本高僧在羅漢像前「羅漢供茶」。將五百羅漢信仰帶回了江戶時期的日本,並且逐漸擴散到全日本
      
                              廣州市華林寺~五百羅漢堂                                              500羅漢堂
      
    黃山市區~九華山【帝願寺】五百羅漢‧千年臥佛             【寺廟】台灣-南投禪機山仙佛寺 500羅漢
      
         中國福建漳州龍海市普照禪寺五百羅漢堂                   中越旅遊--越南百里居明成寺500羅漢堂
      
      台灣草屯仙佛寺500羅漢聽法 各個栩栩如生                     日本千葉県市原市 光徳寺五百羅漢
原禾宇田禎功傳統整復推拿中心- 菊花圖片
感謝您對原禾宇田禎功傳統整復推拿中心的支持,能為您服務是我們的榮幸 ! 原禾宇田事業關心您

發表您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