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济公活佛》| New Nad-Monk | (請點閱1~86集影片)
濟公
濟公(1148年—1209年),南宋時期佛教楊岐宗禪師,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赤城街道永寧村)人,法號道濟,又稱濟癲和尚、濟癲祖師、濟公活佛、濟公禪師,俗名李修緣(一名李仁遠),以不死守佛教戒律及神通廣大的顛僧形象聞名,尊其者稱濟公活佛、濟公禪師。
濟公父親李茂春,母親王氏。先祖李崇矩乃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歷仕後漢、後周、北宋三朝,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李崇矩隨之仕宋。
1149年(民間記其農曆生於十二月初八日)濟公出生於台州,後逃婚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佛海慧遠為師,法號「道濟」。好誦經打坐,不戒酒肉,語言詼諧,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行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故又被稱做「濟癲」,慧遠圓寂後,濟公被迫轉到淨慈寺,因醫術精湛,常助百姓,被稱為「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於淨慈寺圓寂,享壽61歲,臨終前曾作一偈:「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葬於虎跑(今杭州動物園南邊),後人建有濟公塔院。《淨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載其《入龕文》、《起龕文》、《掛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不僅僅在藏傳佛教有許多示現神通教化眾生的活佛,在漢傳佛教中同樣有甚多的高僧傳記。漢傳佛教受儒家禮教影響,弘法風格較為嚴肅,難令庶民攝受。道濟和尚的故事帶有庶民作風,使得識字不多,文化不深的庶民對於原本生硬的佛法教義,更易有所親近與了解。
印光大師也論過道濟和尚的不守清規,顯大神通。假如濟癲謹守清規而顯神通,按照佛教規矩則不能住世,只能藉著瘋瘋癲癲,令人疑信相參,以這種密行教化,令一般人了解佛法的不可思議而生正信之心。
雖然釋迦牟尼佛傳法時期,因出家眾乞食托缽制度並未強制僧侶茹素,而有三淨肉。佛教對於一般信徒的戒律,有不殺戒,但無素食戒這一條。直至梁武帝始倡僧侶素食,且漢傳佛教《楞嚴經》記載「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梵網經菩薩戒本》記載「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食肉者,斷大慈悲性種子...」因此漢傳佛教絕大部分宗派受菩薩戒的僧侶以及佛教徒,若是沒有環境上的限制,還是必須茹素,為修習慈悲心之法。藏傳佛教由於藏區氣候風土,蔬果供應不足,因此在藏區不論僧俗都無法茹素,都食用三淨肉。
但近年大量的藏傳佛教僧侶遍行全球弘法,漸漸擺脫地域限制。目前也有許多藏傳佛教代表人物開始提倡茹素。《高僧傳》中有許多打破清規的故事,這是由於得道高僧已證生死自在。例如書中記載有位禪師,他教徒弟很嚴,嚴持戒律;但他自己卻不持戒,每天跟信徒們廝混,酒肉無忌。但是要求徒弟們一定要吃素,徒弟不服氣。禪師知道了笑說:「好吧!既然你們要想學我,明天我請你們去吃。」翌日,令徒弟們拿著畚箕、鋤頭,帶他們到墳墓掘挖死屍;挖出來之後叫他徒弟吃,徒弟們一個個都不敢,禪師在那裏吃得有滋有味。告訴他們,你們真有我這個修持境界,就可以學我;假如沒有我這個本事,那就乖乖持戒。徒弟沒有話說了,師父真的證得不分別、不執著的境界了。
南宋時,濟公的故事就在浙江台州當地口耳相傳。明清之際,民間的說書人開始以為主題,逐漸發展出情節生動的故事,後清代文人郭小亭集成章回體小說《濟公全傳》一書。然其神通傳奇,除圓照井運木是道濟自身的故事之外,其他的顯聖故事,多來自高僧傳諸多高僧的事蹟,例如唐代被視為地藏化身的金喬覺以一襲袈裟示現神通覆蓋九華山,又例如南北朝的寶誌禪師食鴿吐出活鴿等等事蹟,小說家就把這些高僧故事全都搬到濟公身上,而成為後來流傳民間的濟公故事。濟公形象親民深入人心,是位源自佛教的高僧,濟公有令人深刻的吃肉喝酒形象,不符合佛教清規,通常佛教會以「神異僧」尊重之,但不會以此教導佛門弟子,所以反而佛教團體較少供奉 ,反而民間信仰、一貫道等其他宗教廟宇中常見供奉。
又民間常見濟公乩童,一手搖扇,一手持酒瓶,頭戴僧帽、身著補丁僧袍,表現出酒醉瘋癲的形象為信徒開示。一貫道認為其東方第十八代祖師天然古佛為濟公活佛倒裝降世。台灣的濟公信仰,可追溯源自清朝光緒七年(1881年),在中法戰爭(1883-1885年)時,淮軍士卒帶著濟公的金身來台奉祀。實際流行則是在西元1950至60年代,以降乩、扶鸞主要信仰方式,更成為臺灣一貫道重視的仙佛之一。1980年代在台灣大家樂與六合彩興起時,許多彩迷認為濟公的形象較為活潑,應該願意接濟賭徒,一時許多濟公廟宇相繼出現。
濟公是南宋時期的高僧(佛教楊岐宗禪師),俗名李修緣,法號道濟。他因其瘋癲卻神通廣大的形象,以及不拘泥於佛教戒律、飲酒吃肉的行為而聞名,被尊稱為「濟公活佛」、「濟公禪師」等。濟公不僅學識淵博,醫術高明,更以扶危濟困、懲奸罰惡的善舉而廣受民間崇敬。
以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的瘋癲形象聞名,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學問淵博,精通醫術,曾為百姓治病。「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是其主要事蹟,深受民間愛戴。民間稱謂:濟癲和尚、濟癲祖師、濟公活佛、濟公禪師。濟公生日主要有兩個說法:農曆二月初二是普遍的說法,許多信眾會在這天祝壽。另一說法是農曆十月初三,這是依據歷史記載和部分宮廟的說法,例如嘉義觸口龍隱寺就是以農曆十月初三為濟公禪師的聖誕日。 於西元1209年(南宋寧宗開禧二年)在淨慈寺圓寂。傳說與神話廣為流傳,2006年「濟公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曆二月初二,這是民間普遍流傳的濟公生日,因此也被稱為「濟公活佛」的聖誕千秋。許多信徒會在這天準備壽桃、壽麵、酒等供品,前往廟宇祝壽。由於這一天也是土地公生日,又稱「頭牙」或「龍抬頭」。農曆十月初三,這是根據歷史記載和部分寺廟的說法,例如嘉義觸口龍隱寺。這天會舉行盛大的過火儀式,吸引大量信徒參與。部分宮廟以這個日期為濟公的聖誕日,但也有其他宮廟認為農曆二月初二是聖誕日。無論哪一個日期,信徒們通常都會在各自信奉的宮廟祝賀濟公生日。
風波和尚 南宋時中國出了兩位著名的和尚,一位是“顛僧”濟公,另一位是“瘋僧”風波和尚。這兩位瘋瘋顛顛的和尚都成了羅漢,被民間供奉敬仰。
風波和尚生活在南宋初年,是一位頗有膽識的和尚,他以“掃秦”的事蹟聞名於世。相傳,奸相秦檜誣陷抗金英雄岳飛,以“莫須有”罪名將其打入大牢後,不能決斷如何處置,遂到靈隱寺求簽,遇到風波和尚。風波和尚對秦檜等人大笑,問秦檜:“曹操也是一世之雄,可今天到哪裡去了?”秦檜詢問此意何在。他說:“天理昭彰,忠奸自見,善惡有報,相公身居宰相之位,一隻手可以擎住天,為什麼要殺棟樑之臣!國家安危,難道就不理會了嗎?”秦檜問:“誰是棟樑?”風波和尚正色道:“岳飛將軍!”喪盡天良的秦檜毫不理會。風波和尚大笑:“愚蠢之人,還不醒悟;後悔也來不及了。”然後憤怒地用破掃帚照著秦檜臉上沒頭沒腦的掃去,掃完揚長而去,蹤影轉瞬全無。秦檜被掃得喪魂落魄,狼狽而去。這就是著名的“瘋僧掃秦”的故事。
瘋僧掃秦的故事傳開後,民間將對岳飛的敬愛,對懲處奸相的快意,統統集中到瘋僧身上,就將伸張正義的“瘋僧”列入了羅漢隊伍。二位南宋奇僧,一顛一瘋,在各處寺院的大殿佔有一席之地,相映成趣。
九華山旃檀林的大雄寶殿內,就供有兩個小雕像,一個是濟公和尚,造型如天仙;另一個是風波和尚,左脅下有一掃帚,手揮佛塵,一心想掃滅秦賊。只要是人群集聚之地,即使地面很清潔,他也要揮動笤帚掃地,說是“掃秦”,時時提醒人們不可忘記共同除去奸賊。
《達摩祖師》| 高僧傳奇 (國語版) | (請點閱1~14集影片)
發表您的評論